新年伊始,聽說有好多同學聲稱自己去年的讀書list全部達標,甚至還有些書荒了(懷疑臉)?每次年初,都是大家立flag的鼎盛期,也是讀書熱情最高漲的時候。今天,小編就來為大家推薦基本文壇大師的自傳和回憶錄,新的一年,也許我們不能成為大師,但可以朝著成為大師的方向邁進一步。
《我們仨》
在中國,相信沒人不知道這本書了吧。這雖是楊絳先生的回憶錄,但故事卻講的是她們一家三口的趣事。
整本書都沒有什么所謂看似“高大上”的東西,無外乎是他們生活中的小事、瑣事。她從自己和丈夫錢鐘書25歲那年,一同去牛津留學寫起,書里有他們求知若渴的留學生活,也有講他們迎來女兒時的歡欣喜悅,寫他們在戰亂年代的顛沛流離,也寫他們在動蕩歲月里的苦中作樂。整本書的文字無比平淡,但字字句句卻都蹦著讓人心生愉悅的溫情。這本書并不厚,記得小編是在地鐵上讀完的,其實現在已經記不太清具體內容都有哪些,但那種溫情和家人之間的愛就是會讓你覺得心里暖暖的,情不自禁就對這一家人心生向往。錢鐘書對楊絳說:從今往后,除了死別,再也不要有生離。相信這也是無數家庭的心愿,想要一家人永遠相守相知在一起。四年前,楊絳先生以104歲的高齡與世長辭。從此,再也沒有什么能讓他們一家三口分開。
《從文自傳》
提起沈從文,大家腦海中第一反應大概就是“天才作家”,他筆下的人物和內容是那么具有時代張力,文章中的一花一木都仿佛極具生命力。賈平凹曾經寫道,沈從文的前半生經歷決定了他的作品一切基調。他的后半生,變化更是巨大,但沒有再從事文學寫作。這前半生的經歷可以概括這么幾點。一是綺麗的自然山水賦予了他的特殊氣質,帶來多彩的幻想。第二,民族交混,身上有苗、漢、土的血液,少數民族在長期受壓的歷史中積淀的沉憂隱痛,使他性格柔軟又倔犟,敏感又寬厚。三、出身地方豪門大戶,經見得多,又生活豐實,看慣了湘兵的雄武以及各種迫害和殺戮的黑暗。四、在寫作初期受盡艱辛,培養了“安忍靜慮”的定力。
而這本《從文自傳》,正是沈從文在而立之年,對自己少年時代的一次生動回溯。如果單論內容的精彩程度,小編甚至覺得這本書絕對不輸《邊城》,甚至在其之上。優秀的作家童年各不相同,但恐怕沒有第二個作家會像沈從文那樣,少年時代竟完全生活在一個充滿血腥和野性的世界——他從小便見多了滿街的血污人頭,聽慣了燒殺劫掠的故事,平時的游戲之一,甚至是趴在城墻上數死尸。到了15歲那年,沈從文更是投身軍隊,過上了半匪半軍的生活。他的靈魂迷失過,消極過,甚至墮落過。但正因如此,那份看清命運并決定走出黑暗的掙扎和決心,才更讓人感動和震撼!著名導演侯孝賢說,自己正是因為讀了這本書,才終于明白電影該怎么拍。這樣的經歷,確實比世間絕大多數電影都更生動。
*部分參考來源:知乎《如何認識沈從文》
《流動的盛宴》
每次提到海明威,只知道一本《老人與?!??想知道他為何能寫出世界聞名的佳著,不妨讀一讀這本《流動的盛宴》。對于我們當代迷茫、彷徨,甚至有些卑微的年輕人來說,這本回憶錄實在太讓人共鳴了。書中的海明威的年紀和我們正相仿,他懷揣著自己的文學夢想,來到當時全世界文藝青年心中的圣地——巴黎去打拼。在奢侈又尊貴的巴黎,沒人瞧得上這個美國來的鄉下人,更沒人肯賞識他寫得東西。他曾自卑得連圖書館都不好意思進去,也曾貧窮地自嘲“饑餓是對自己的一種鍛煉”。好在所有的困苦都沒能打消他的創作熱情,于是在來到巴黎的第五年,他終于寫出了一鳴驚人的《太陽照常升起》??梢哉f,如果你偶然讀過這本書,你一定會特別慶幸,在人生的關鍵時刻,能看到原來還有人和你一樣,并不孤單。原來即便是海明威這樣的大師,也曾經歷過單純卻又無助過。在這蒼白、彷徨的歲月,只要精神是充裕和富有的,就一定終將戰勝物質的貧瘠。
自2022年6月13日起,中國駐美國大使館宣布,回國簽證申請將重新...
旅行有兩類,一類是充滿想象的獵奇之旅,一類是飽含情懷的朝圣之...
今天歐美藝佳留學收到了一封來自學生發給老師的郵件,把自己選擇...